作者 | 孙和军 |
口述人 | |
关键字 | |
简介 | 定海区副中心城镇白泉,历来为舟山本岛东向片诸乡镇商贸重地。走进白泉历史,走进白泉商贸,想起了蒲松龄在《聊斋志异》里描述《罗刹海市》的诗句: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 酒坊:“海上丝路”的商贸符号 宋宝庆《四明志·昌国县》载,昌国有十五酒坊,白泉坊居第二。证明790余年前,白泉已经是一个人口规模较大的村落,而且随着海上交通及渔业生产条件的改善,当年的富都乡白泉区域已是昌国县经济发展较早的地区。 宋代对外贸易的重心转移到东南沿海,明州作为设有市舶司的全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之一,在全国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当时的明州辖境,包括现在的舟山群岛,是由明州至朝鲜半岛航海必经之地。酒坊的消费者有很大一拨是来自航海人员,舟山人出海捕鱼也好,搞运输也好,本地产的黄酒是必带之物,酒一度被渔民列入生产物资之列,而非仅仅是生活物资。 海岛渔农民嗜好黄酒是有传统的。“酒淘黄鱼”“酒淘大黄鱼胶”等入冬常用的补品,具有祛寒除湿,强身健体的功效,这也是酒与海洋物产结合、农耕文化与海洋文化结合给舟山岛民留下的深刻的烙印。 酒坊的风生水起,也佐证当时舟山的航运业和海上贸易之发达。宋《昌国县境图》中标有白泉坊和万金湖,让人想起欧阳修《醉翁亭记》中“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的描绘。可见白泉正是利用自己水清泉澈的优质水源如万金湖,利用自己沃野农田上产出的粮食如糯米或粳米,成为酿造美酒必不可少的两大原料。 酿酒需要酒罐,饮酒需要酒瓶、酒壶、酒杯、酒盏等,烧窑制窑也随之发展,1982年在和平村青龙山脚发现的北宋古窑址,就是适应这一发展的历史见证。 作为舟山与朝鲜半岛的交往通道,其实早已存在所谓的南方航路,尤其是宋神宗熙宁六年(1074)以后,内地开辟了茶马互市贸易,以进行丝绸、茶叶、瓷器等海上贸易为主的海上丝路南方航线,在舟山境内已并存有三条从明州出发经舟山至高丽的航线,其中。从普陀山到岱山这一段必然经过白泉与秀山岛之间的海面,经过灌门附近的航道。而白泉自古就有一条从海口直通白泉皋泄腹地的大浦,即白泉大河,恰恰就是海船在白泉进行酒米等物资补给和进行海上贸易的航道。而白泉酒坊所在的十字街,便是名噪一时的“海岛街市”。 到了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田舍王王氏第十九世(协成)、国学生王昌棣(1820~1886,字也棠)在白泉十字街下街“德行弄”旁创办“协成酒坊”。旧址大致在现在十字路78号至96号(电影院至德行弄一带)。当时在众多手工作坊中,规模相对较大,方圆数百里颇有名气。有厂房数十间,工人四十多名,年产黄酒千缸。除供给东西乡各地酒铺500缸外,其余销往嵊泗、岱山各地渔区。传说太平天国军队攻打定海时,城里百姓纷纷逃到乡下避难,黄酒销量大增,“协成酒坊”发了大财,成为新贵。 “协成酒坊”持续至民国二十年(1931),长达86年之久。后因各种原因无法经营,据说最后的200余缸黄酒作酸,用船驳往碶门口倒入大海。随后酒坊倒闭。直到1979年6月,白泉又建酒厂。白泉酒坊可谓“千年海市”的一段传奇。 十字街:一只鸟诠释千年海市的文化精蕴 白泉十字街分上街、中街、下街。上街从积善庵起,伸展至翁家桥。中街与下街交叉口以德行弄为界。 十字街不仅是深厚的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址,也是有着浓厚底蕴的商业热地。商贸文化要挖掘、弘扬、保护,更要传承。尽管商贸活动是追求利润的,但商贸文化不是功利主义,而是经世致用,繁荣一地经济、稳定社会民生、提高人民幸福指数的文化。 十字街让白泉人从了解白泉商贸文化产生到产生做白泉人的自豪感,产生对白泉的向心力,就像远古时期白泉人的祖先集聚在一个鸟形盏的周围,祭祀、崇拜他们的鸟图腾。代表西方商贸精神的希腊商神的手杖上有一只展开翅膀的鸟,中国海关的徽标上也有一只展翅腾飞的鸟,也许鸟就是飞越四海五洋,冲破关隘万障,跨越不同文明从事贸易交流的人类的信使。白泉人的祖先在一条街上早早诠释了这个信使的丰富内涵,她就是千年海市的文化精蕴,她就是“千年海市”的文化象征。我想,如果白泉需要一尊海市商贸的城标,那只停在十字街头的鸟形盏便是。 在“协成酒坊”之前,王昌棣的父亲王修敬已在十字路开了一家“同昌”南货店。王修敬以儿子这一辈的排行命店名,可谓蕴含“同心协力、昌盛商贸”的良苦用心。同是因,昌是果,启好因,才能结好果。这便是白泉商人的精神,融合的是中国传统文化与商贸经营的生动实践。 果然,到了王昌棣和弟弟王昌机手里,王协成除了开酒坊,其它南货店也越开越兴旺,家业由此振兴。 王昌棣长子王行宰,受父亲熏陶,小小年纪就流露出经商的天赋和继承父业的志向。王昌棣曾经欣慰地赞之“我家后继有人也!”王行宰遵循前辈诚信经营理念,创新管理,除继承酿酒、经营南货外,还做糕饼、水作、生猪买卖等生意。王氏三代在耕读传家的基础上。成功开启了与农工商结合的生存发展之路,做大了家族企业。同时“协成里”住宅也不断拓展,建有五间三轩明堂三座,及大量偏屋用房,达七八十间,还有花园、菜地,约占地十亩。有民谚曰:“仲二仲三(田中央王家)老名声,新发财主王协成。”白泉王家因王协成而再次名声大振。 白泉人的创业经商意识蔚然成风。金星村章家“泰昌南货”,虞家“源春和油坊”,颜继熙等人创办“同寿堂中药铺”,柯梅严友定在老碶头门的“严氏树行”,田舍王“行”字辈太公开办“王氏树行”。清末民初,白泉十字街的格局基本定形。民国时,粮油加工、南北杂货、食品糕饼、烟酒糖果、印染纺织、棉布百货、中西药铺、咸鲜水产、猪肉蛋禽等贸易创响了十字路贸易一条街。 民国年间,“泰昌”章秀善办“长源饭店”兼营客栈,后岙蒋氏在下街首创弹花店,上街和中街曾出现“穗裕”“锦泰”“锦恒”“女子”和“源泰”5家布店。还有“祝万和”的大饼店,陈小勾、张继贵、阿丰三的猪肉铺,周昌满、张昌能的豆腐店。“何志扬香烛”“穗丰南货”“舒坤和杂货”3店又兼营米店,宁波穿山吴晏滑从上海购入成套设备,在上街辛家屋里租办“华鑫”碾米厂。 据统计,1948年,白泉境内有各类店铺作坊65家,南货杂货铺8家、中药店5家、布店5家、油坊2家、碾米厂1家、客栈2家、五匠6家等,而一半以上的门市就开设于十字街。 古商埠:从下山头、竹桥到老碶头 除了十字街,老白泉人的记忆中还有一个老碶头商埠的印象。 老碶头在哪?舟山到处有碶头,这是一个隔开海洋与内河的标志,或者这是一个链接农耕与海洋的重器。白泉的老碶头,是白泉人对今柯梅社区塘夹岙、浪西一带自然村落的称呼,历史上,那里确实有一个海边的商埠,把白泉的一些产出,运去外地。 我曾多次探访老碶头的遗迹,只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是1963年春节扩建的白泉老碶,碶门的石柱上镌刻着当年扩建的信息,老碶长19公尺,宽8公尺,载重负荷11吨,每秒流量53立方。老碶的西南畔是一座历史至少可追溯至康熙年间但面积并不大且外墙被涂抹上水泥的关圣殿,还竖有一块老碶头拓修路工程助资助工碑。 古老的白泉,汇集了古老的河流,从这里与大海交汇,拥吻,就像一个古老的海岛街市自觉不自觉中与海上丝路乃至与滔滔不息的中国海洋经济作了一次生动的贯通。 据说,白泉最早的出海商埠还不是老碶头。我顺着光绪《定海厅志》中的白泉庄图,发现在老碶头的东南方向,大柯梅岙的南侧有个叫蝙蝠洞的地方,标注着一座竹桥,白泉大河在这里打了个弯,那里便是竹桥埠头。这个竹桥埠头建于清道光年间,等到光绪四年(1878)海涂渐退,商埠便移至老碶头浦外。 如同历史可以向前推进一样,白泉商埠的推进也是沧海桑田的历史必然。1975年春挖河道发现位于崇圣宫以南下山头水稻田,离地表面70厘米外,有一片规整排列的木桩建筑,沿山脚向南延伸。而一年之前,在离崇圣宫300米稻田里离地表1米处发现古船遗骸,船板上尚有木钉痕迹,据考证属于宋代船只。这个宋船可以停泊的埠头便是崇圣宫以南的下山头古埠头,这可能就是唐开元年间设翁山县富都乡以来有据可考的唐宋时代的商埠。 当然,对于生活在塘夹岙、浪西附近的老人们来说,老碶头这个商埠的印象是最贴近他们记忆的。因为很多有关老碶头的口头故事,都来自他们的父辈或者爷爷辈。比如民国初年,上海茶商徐启亮来白泉境内收购茶叶,用百名挑夫把茶叶挑到老碶头埠,用帆船运至上海。又比如抗战胜利后,潮面村民,利用当地泥土资源,烧砖瓦和冻制蛎灰(石灰)成品,先用河船把砖瓦运到老碶头埠,再运往嵊泗、岱山渔村。据《中国实业志》浙江卷载:民国二十二年(1933)9月,定海出口盐、鱼、蛋、火鸡等商品百万元,白泉出口的盐、鱼、干鱼货占一定数量。皋泄商人叶世理与定海、宁波旅沪同乡会联运,年量联运火鸡达3万羽,以白泉为收购点,用帆船从老碶头商埠装船,运至上海十六铺,转销欧美市场,供外国人圣诞节食用。 三个历史商埠的存在,是白泉“千年海市”形成的硬件保障。 泉与钱:注定“千年海市”的一份缘 泉,从字形和字义上,可以理解为一种静态:地下潜水涌出地面所天然露白的水;可以理解为一种动态,水从山崖泉穴中汩汩流出。所以有“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的诗画情怀。 木本水源,泉是水源之源。古人以流水象征财源滚滚,以泉别称钱币。《周礼·地官·泉府》:“泉与钱,今古异名。”“泉府”就是周朝专门管理财政贸易和铸币事务的官府。“泉”字最早出现在钱币上是在东汉末年王莽执政时期。《汉书·食货志下》:“故货,宝于金,利于刀,流于泉。”颜师古注引如淳曰:“流行如泉也。”就是说,货币流通如泉水流通一样,流进千家万户,泽被黎民。 白泉,既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山水名词,又是一个充满财经意蕴的名词。泉,一静一动,静为钱币,动为商贸。泉本清白,尚需濯之以白;钱生利润,更须清白以润。无论从古地图上看,泉济亭、汇泉桥与万金桥、万金湖、万金塘、宝金塘、宝金桥、金锁桥等乡土地名,还是看新建小区楼盘中的锦泉苑、玉泉尊府、新泉家园、泉沁花园、金泉公寓和金山公寓、万金湖花苑等,演绎的就是山水之泉与金钱之泉之间内在的文化关联,演绎的是金钱、利润与清白为人之间的世俗道德。 白泉,注定了要成为一个商贸中心,注定了要成为一个“千年海市”。 在唐朝开元年间翁山建县的30余年中,我想舟山这边民风淳朴,人们安居乐业,人口不断增长,货币充足,市场繁荣。而白泉在开元年间的发展,完全可以从白泉各地频繁出土的“开元通宝”钱币中得到佐证。 1982年5月,在皋泄离青龙山窑址150米,距地表90厘米深处,出土一坛唐开元通宝钱,重约6.75公斤。坛内除个别几枚唐肃宗“乾元重宝”钱外,其余均为“开元通宝”钱。这坛出土的开元通宝钱锈色相同,硬绿锈为主,间杂蓝锈,有少量石灰质。 1983年6月28日,在皋泄毛洋周附近水稻田,挖出一只高40厘米的陶瓷罐,罐内藏有十余公斤计2000多枚唐“开元通宝”钱币。在存放钱币的罐底,还放有一层细沙子(防钱币腐烂)。这次出土的“开元通宝”钱,分大小两种规格。毛洋周稻田出土的钱币,与青龙山窑址出土的钱币相隔500米左右。 1983年8月16日,白泉章家一村民在盖农舍时,从离地表60厘米深处,挖掘出一坛唐“开元通宝”钱币,计重量28公斤。此坛口沿封存完好,无使用过痕迹。 想想一千多年前,白泉与翁山县城(今定海城区)中间隔着唐皋山、长岗山、东皋山等山,就算当初已经有先人从荆棘丛林处走踏出来的原始山路,也远远没有形成后来铺上卵石可以轻松走路的驿道山岭,为什么蛮荒偏僻之处会有这么多“开元通宝”集中在白泉境内?原因只有一个,这里非但有人居,而且必有海商在此留下贸易的身影,必有一条海上贸易之路,从海上延伸至白泉腹地。 千年前,习惯于耕读渔樵;其实,千年前,世人已经不再束缚于耕读渔樵。 千年以来,白泉人,白泉地,海上贸易已经落地生根,并且萌芽绽放,这是祖先留给我们的记忆,这是历史留给我们的跫音。 结 语 光绪三十三年(1907)马岙秀才王亨彦编著的《定海乡土教材》载:“白泉庄,土主管流长,夙称沃壤,南为十字路街,市廛错杂,贸易颇盛。……物产除五谷外,有茶叶、杨梅、桃、李、柑等,颇获利。”王秀才有一笔没有记,那就是海货,浪西、北蝉及干览西码头一带的渔区渔贩,在十字街热热闹闹的贸易活动中,他们不会缺席。在这个水陆并用的海岛腹地,农渔工商联合成阵,将白泉写进了“千年海市”的历史行程。 继往开来,今天的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已作为国家战略,规划融入到甬舟台共建的宁波都市圈,高起点建设浙江舟山群岛新区和江海联运服务中心,白泉钓浪区域——作为正蓬勃发展的群岛新区综合保税区和国际贸易自由港区,其所肩负的时代使命与白泉作为商埠的历史使命可谓一脉相承,这也是“千年海市”新的划时代的契机!
【作者简介:孙和军,舟山市政协委员,浙江省作协会员、舟山市普陀海洋文化研究会秘书长。 |
内容 | |
发表日期 | 2022/08/16 |
时期 | |
所属书刊 | |
阅读次数 | 708 |